2025年7月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编辑部按下发送键,一篇标题为《以色列隐瞒5处军事设施遭伊朗导弹直接命中》的报道瞬间传遍全球。这篇报道像一颗深水炸弹,不仅震动了中东局势,更让以色列的盟友们措手不及——因为揭露这一秘密的,正是以色列的传统盟友英国媒体。
报道中展示的卫星图像清晰显示,在6月13日至24日这12天的以伊冲突中,伊朗发射的六枚导弹精准命中了以色列境内五处高度机密的军事设施。 这些被击中的目标包括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一个摩萨德情报收集中心和一个后勤基地。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损失被以色列军方严密封锁,从未向外界透露分毫。
这些卫星数据来源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 他们通过分析冲突区域的卫星图像,发现了以色列北部、中部和南部多个军事设施遭受打击的证据。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特别指出,被击中的大型空军基地极有可能是内盖夫沙漠中的瓦蒂姆空军基地。 这里是以色列空军的核心基地,驻扎着装备F-35I和F-15I战斗机的精锐中队,而这些战机正是以色列空袭伊朗本土的主力。
图像显示该基地遭受了严重破坏,地面建筑和作战飞机都受到损伤,以至于大批以色列飞行员不得不紧急转移到当地学校避难。 一位参与分析的学者匿名透露:“从破坏程度看,基地的作战能力短期内很难完全恢复。 ”这一细节与以色列军方宣称的“部队职能连续性未受影响”形成尖锐对比。
更耐人寻味的是以色列的应对态度。 当《每日电讯报》就这些发现向以色列国防军求证时,得到的回应异常简短:“不会就导弹拦截率或义军基地受损情况发表评论。 ”这种回避态度与冲突期间以色列高调宣扬的战果形成鲜明反差。
冲突期间,以色列军方曾向外界宣称,他们的防空系统拦截了84%的来袭导弹,仅有28枚伊朗导弹突破防御击中目标。然而卫星数据和研究报告显示,伊朗导弹实际击中的以色列目标可能高达90处,远超以方公布的数字。 这种巨大落差让人不得不质疑:以色列是否在刻意隐瞒战争损失的真实规模?
英国媒体此次披露的不仅是具体损失,更暴露了以色列防空系统的致命弱点。 分析报告直指以色列军方低估了伊朗导弹的打击规模,特别是对伊朗最新型“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这种导弹能以每小时15马赫的速度突防,轻松突破以色列耗资数十亿美元打造的“铁穹”、“箭-3”及美国“萨德”反导系统组成的防御网。
伊朗采用的“无人机诱袭”战术也令以色列付出惨重代价。 伊朗先发射廉价无人机消耗以军拦截导弹,再发射精确制导导弹进行打击。 这种战术让以色列单日防御成本高达1.2亿美元,而伊朗导弹的成本仅为此十分之一。 这种经济账上的不对等,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长期负担。
被曝光的五处设施中,情报中心的受损尤为敏感。 该中心据信是摩萨德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监听站,负责监控伊朗及其盟友的军事动向。这类高价值目标的暴露和受损,直接动摇了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情报优势。
以色列的隐瞒行为在盟友间引发震动。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曾批准美军协助打击伊朗核设施,部分原因可能是基于对以色列战果的乐观判断。而英国作为以色列的传统盟友,此次由本国媒体率先揭露真相,更显示出两国关系中的微妙变化。
冲突结束后,以色列与伊朗双方都宣称取得胜利。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声明称“已消除来自伊朗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直接威胁”;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则宣称“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 但英国媒体曝光的卫星图像和内部数据,让这些胜利宣言显得苍白无力。
消息曝光后,国际油价应声上涨,中东各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伊朗革命卫队发言人纳伊尼在7月4日发出警告:“如果以色列再次发动袭击,伊朗将不再有任何‘红线’。 ”这种强硬表态让地区局势更加紧张不安。
瓦蒂姆空军基地受损的卫星图像在网络上疯传,画面显示多个机库和跑道区域遭到破坏。 当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描述:“爆炸震动持续了十多分钟,救护车的声音整夜没停过。”这些民间目击报告与以色列官方“有限损失”的说法截然不同。
《每日电讯报》在后续报道中透露,还有更多受损目标的证据因以色列军方审查而被禁止发布。这种信息管控的做法,让人联想起2023年巴以冲突期间以色列对舆论的操控。 当时以色列也曾试图封锁加沙地带真实伤亡情况,引发国际媒体强烈反弹。
以色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12天的冲突中,伊朗导弹实际击中的以色列目标可能多达90处。 这个数字不仅远超以军公布的28处,也远高于此次曝光的5处核心设施。 这些尚未完全曝光的损失,成为悬在以色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文打卡计划#
炒股资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