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歼-35抄袭F-35了,中国的设计理念更为务实,与美国迥然不同外形像≠抄作业看到歼-35和F-35同样的菱形机头、DSI进气口、V形尾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翻版吗”。可别忘了,外形好学,气动焦点、重心分配、双发或单发的管线布局才是真功夫。没完整资料,硬把别人的线条套在自己机体上,多半会飞出一堆毛病。当年中国手握苏-27现货都得掏钱买整条生产线,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中美工程师都把模型塞进超音速风洞、丢给超级计算机跑了无数遍,最后得出相似答案,这更像“同题不同解”。某些细节,比如座舱盖开启方向,借鉴一下倒也正常。但双发带来的供油、进气和维护通道,让歼-35骨子里跟单发的F-35完全两套逻辑。
有人拿特朗普的“机密被偷”说事儿。真要那样,岂不是承认五角大楼连最贵的项目都守不住?对美军来说,宁愿中国靠自己,也不想自家服务器被扒个底朝天。
各自的“胃口”决定身材分水岭在武器舱。F-35要给三军端菜:能垂直起降、得进航母甲板、还得装下2枚2000磅炸弹,于是机身被塞得鼓鼓囊囊。它一路从ASTOVL、CALF到JSF,项目名越改要求越多,最后只能选单台大推力发动机把这口“大锅”扛起来。
结果呢?它确实替换了F-16、AV-8、F/A-18、甚至顶着A-10的活儿干,垂直降落、内部带NSM反舰弹、机炮口径也够。可代价是阻力拉满,极速偏慢,空军不得不追加F-15EX来抢高空高速的先手。航母飞行员也吐槽:大洋上宁可多一台发动机保命。
反观歼-35思路清爽:先把空战做到位,再考虑对地、反辐射等任务。它让弹药去适配弹舱——把霹雳-15“瘦身”成LD-8A、把鹰击-9E做成轻巧版,这样四枚导弹稳稳躺进机腹。2000磅航弹装不下?无妨,中国本就倾向远程导弹打击;对付舰队还有驱逐舰、潜艇远程发射的大号“尖刀”。真要外挂,也能挑速度快的鹰击-15。
所以看似“胖瘦之争”,实则需求不同:F-35是通吃套餐,啥料都往里加;歼-35像点菜式火锅,主打肉片,辅料按需上。两条路各有算计,但单说空战身手,身形精干的家伙往往能抢到更好位置。显示在雷达屏幕上的那一道曲线,才是裁判。
绕了一圈,我们又回到开头:外观像不像从来不是核心,谁能把自己的战术清单和工业能力匹配好,谁就能飞得更稳。
炒股资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