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庆区珍珠泉乡八亩地村和称沟湾村的10亩林下木耳试点迎来采摘季,一排排菌棒上挂满了肥厚饱满的木耳,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碌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珍珠泉乡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引进5万株东北优质木耳菌棒,在八亩地村和称沟湾村开展林下木耳试点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林下闲置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借助树林的遮阴、保湿等自然条件,为木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减少了人工干预成本,生产出的木耳品质上乘、口感鲜美。
此前,珍珠泉乡在木耳种植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下水沟村和南天门村多年来一直利用菌棚培育黑木耳,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此次林下木耳试种项目的开展,是在原有菌棚种植基础上的创新拓展,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益。
“今年是我们村第一年尝试种植木耳,长势非常好。我们从六月初开始采摘,现在已经收获干木耳1400斤。”珍珠泉乡八亩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满民说,“种植木耳带动了十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后续我们会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木耳产量,带动村民增收。”
2025年,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称沟湾村、下水沟村和南天门村四个村预计产干木耳8000余斤,产值超50万元,逐步成为全乡“小而优,少而精”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木耳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今年,称沟湾村、八亩地村共提供20余个季节性用工机会,预计人均增收达3000余元。木耳产业的稳步发展,将为村集体壮大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炒股资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